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3篇
  免费   382篇
  国内免费   130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150篇
  2021年   127篇
  2020年   140篇
  2019年   159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119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139篇
  2014年   234篇
  2013年   186篇
  2012年   269篇
  2011年   254篇
  2010年   217篇
  2009年   209篇
  2008年   217篇
  2007年   212篇
  2006年   239篇
  2005年   157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134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111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分离淫羊藿甙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通过考察八种大孔吸附树脂对淫羊藿甙的吸附分离性能,筛选出了AB-8树脂作为分离纯化淫羊藿甙的介质。对该树脂的吸附性能研究表明其对浸提物中的淫羊藿甙有良好的吸附选择性,静态饱和吸附容量和动态吸附容量分别为22.97和16.20mg/mL。通过柱层析实验确定了AB-8树脂分离淫羊藿甙的工艺,经一步层析可将淫羊藿甙的纯度从2.78%提高到27%,回收率达97.3%。  相似文献   
22.
构建了同时含有胞质谷氨酰胺合成酶(GS1)cDNA和叶绿体谷氨酰胺合成酶(GS2)cDNA的植物表达载体p2GS,通过农杆菌介导法用它们转化了水稻品种"中花10号"的成熟胚愈伤组织,经潮霉素(Hyg)筛选培养及分化再生,获得了抗Hyg的转基因水稻植株.PCR和基因组Southern杂交分析结果证明,GS1和GS2基因均已经整合到转基因水稻的基因组内.Northern杂交实验结果证实,GS1和GS2基因在转基因水稻的转录水平上得到了有效表达.在以0.7 mmol/L的(NH4)2SO4取代了其中氮成分的MS培养基上测试植株生长量,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鲜重增长量显著高于对照,证明高效表达GS增强了转基因水稻对土壤氮素缺乏的耐性.  相似文献   
23.
荔枝雄花性别决定过程中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荔枝雄花雌蕊原基在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后开始衰退.内质网历经增生扩展,穿壁相连,同心缠绕,多条平行弯曲,不规则堆叠.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产生许多囊泡,囊泡在细胞内含物的降解和运输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线粒体在雌蕊原基细胞衰败的前、中期数量增加,后期分批降解.过氧化物酶体在雌蕊原基细胞衰败的中期紧挨核短暂出现.细胞核的染色质凝集断裂;核周腔扩大,形成胀泡;染色质趋边,外泄.细胞原生质表现出有序的、在膜包裹下的降解,首先是核糖体,而后依次是:过氧化物酶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核.雌蕊原基的衰败历程可能是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的过程.  相似文献   
24.
一种利用STO饲养层细胞制备拟胚体的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一种利用STO饲养层细胞制备拟胚体的新方法。该方法选用生长至80%饱和密度的STO细胞,经丝裂霉素C(10 mg/ml)处理4 h后以8×104 cm-2的密度接种培养12 h,制备饲养层,再将ES-D3细胞以1×104 cm-2的密度接种其上,首先用含mLIF的DMEM培养液培养24 h,再更换拟胚体诱导培养液,5~9天后获得了各成熟阶段的拟胚体。形态结构和分化潜能等研究表明,该方法制备的拟胚体结构典型,具有产生3个胚层谱系来源的功能细胞的潜能。与传统拟胚体制作方法如悬滴培养法相比,具有操作简便,拟胚体形成率高,重复性好等优点,是开展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和干细胞分化研究的理想工具。  相似文献   
25.
将750尾建鲤随机分成5组,第1组为对照组,投喂基础日粮,另外4组为试验组,投喂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5%、1.0%、2.0%、4.0%大黄蒽醌提取物。从2005年7月到9月连续投喂70d后,对鱼体进行高密度应激,测定其生长、应激前后血液皮质醇、血糖、溶菌酶等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应激前添加大黄葸醌提取物提高了鱼体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鱼体丰满度、血液溶菌酶活性,降低了饵料系数与鱼体死亡率,但是与大黄葸醌提取物的添加水平不成线性关系,其中2.0%试验组还显著降低了血液皮质醇。高密度应激1d后,各组血液中的皮质醇、血糖、溶菌酶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对照组最高,添加1.0%和2.0%大黄蒽醌提取物的试验组相对较低。应激前后各组鱼的攻毒试验表明:除应激前添加1.0%和2.0%大黄蒽醌提取物的组没有死鱼外,其它各组都有死鱼,其中对照组死亡率最高。因此添加1.0%-2.0%大黄蒽醌提取物提高了机体抗应激能力,并对病原菌感染起一定的保护作用,促进了鱼体生长。  相似文献   
26.
为了研究鱼腥藻PCC7120核-膜连接蛋白ApcE(1-240)脱辅基蛋白与藻蓝胆素的连接机制,通过体内重组方式得到色素蛋白PCB-ApeE(1-240)。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分析表明,核-膜连接蛋白ApcE(1-240)与藻蓝胆素进行了正确的体内重组。ApeE(1-240)脱辅基蛋白可与藻蓝胆素体内自催化共价连接,获得的色素蛋白溶于含有4mol/L尿素的磷酸钾缓冲体系中,并具有最大吸收峰(λmax=660nm)和荧光发射峰(λmax=668nm)。  相似文献   
27.
祁连山两侧中国沙棘不同居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RAPD技术研究了祁连山中段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oes ssp.sinensis)4个居群和1个对照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探讨中国沙棘边缘居群的遗传变异以及天然屏障祁连山对中国沙棘居群遗传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祁连山地区中国沙棘居群水平的Nei’基因多样度(h)和Shannon多态信息指数(I)分别为0.2070和 0.297 4,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319 3,均高于中国沙棘整个分布区的平均值,表明该地中国沙棘边缘居群遗传多样性水平及居群间的遗传分化都有增加的趋势;居群间每代迁移数(Nm=1.065 9)显著低于异交风媒植物(Nm= 5.380),表明祁连山的隔离对中国沙棘居群间的基因交流有限制作用,造成了该地中国沙棘边缘居群间较高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28.
栽培方式对杜仲皮次生代谢物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叶林和乔林两种栽培模式对杜仲定向培育,并分别对杜仲皮次生代谢物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栽培模式下,杜仲皮中次生代谢物的含量存在差异,杜仲醇和杜仲胶的含量,乔林皮高于叶林皮;京尼平甙酸、绿原酸、桃叶珊瑚甙的含量则是叶林皮高于乔林皮;总黄酮的含量随提取溶剂的不同而有高有低.对杜仲皮进行不同的预处理和选用不同的提取溶剂,能改变提取得率,但是,叶林皮与乔林皮次生代谢物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不变,说明栽培方式对杜仲皮次生代谢物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9.
本文对Δ5-3β,7β-二羟基甾醇(1~3)和Δ5-3β,7α-二羟基甾醇(4~6)的一些核磁共振波谱特征进行了比较。活性测试表明化合物1~6对乙酰胆碱酯酶(AChE)无明显的抑制活性,对丁酰胆碱酯酶(BuChE)则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其中24-亚甲基胆甾-5-烯-3β,7α-二醇(6)的IC50值为9.5μM。通过活性数据比较我们发现7α-羟基甾醇对丁酰胆碱酯酶的抑制活性明显比相应的7β-羟基甾醇高。我们通过计算7位羟基和四环平面之间的二面角角度来尝试解释这些活性差别。  相似文献   
30.
由水稻矮缩病毒(Rice dwarf virus,RDV)引起的水稻矮缩病害,最早由日本报道,随后在东南亚等国以及我国的福建、云南等南方稻区普遍发生,云南主要发生于中部及南部地区[1]。水稻在苗期至分蘖期感病后,植株矮缩,分蘖增多,叶片浓绿,僵直,出现白斑,生长后期病稻不能抽穗结实,在暴发流行年份可以引起水稻的严重减产。RDV在分类上属于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植物呼肠孤病毒属(Phytoreovirus)成员,病毒粒子为正十二面体球形结构,直径约为69.3nm,无刺突,无脂蛋白外膜包被,具有双层的蛋白衣壳[2]。病毒基因组由12条双链RNA片段组成,其中S8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